互联网 新消费 前沿科技 汽车出行 视频
从另一个角度看货拉拉事件:制造对立、激化矛盾医不了时代弊病
事件之后,是时代的警醒。
锌财经

文/萧何

编辑/大风

货拉拉事件发展至此,终于在一份公告之后,让各方停止了猜测。

回顾案件始末,以昨天的公告为线,舆论场还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我们也在关注事件的最新信息,也在思考如何在既定的事实下,更加全面的汲取教训。从案件开始,天然地就产生了四个角色:用户、司机、平台,以及旁观者。

从这四个角度来看整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会清晰很多。

事件刚发生时,“23岁女孩”、“货拉拉司机”、“偏僻的小路”、“绕道”、“跳窗”,这些简单的关键词就已经天然地给旁观者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等到昨日公告出来后的“剧情反转”,又再度引发了对于司机的同情。

有人站司机,晚上九点多赚点辛苦钱真不容易,女孩不通人情世故,耽误别人了该买瓶水说句客气话,还缺乏安全意识;有人站女生,女生让停车司机为什么不停车?女生探出车外为什么无动于衷;还有人把矛头指向了男女对立和万恶的资本。

风向倒来倒去,没人能完全公允,也无人能理清谁错得更多。只不过,不管是惋惜、又或者慨叹之后,能不能不让类似的事件在相同的故事里发生。

跳出针砭个体的角度,以平台连接上下游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着天然的不信任感。诸如: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外卖员和用户、电商商家和顾客。在这种模式下,后者与前者的关系是:我与你未见一面,却在让你从我这里赚钱,这其实是有很强的不信任感在其中的。

如果某一个平台没有把权责划分得特别清晰,给双方留出了讨价还价的空间,这就无意间产生了矛盾的可能;更糟的是,如果说有一方、甚至双方都不擅长沟通,那极有可能会造成更深的矛盾。

在这次事件里,两个同样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摩擦在于两次“未予理会”,一次是女孩在司机告知“等待超40分钟将额外收费”,另一次是司机在女孩发现偏航要求停车时的“未予理睬”。双方的矛盾点在于:女孩认为优惠券、40分钟的等待时间、不采用搬运服务是乘客的合理利益;司机则想提供更多服务赚更多钱。

看客们的猜测不一定是错的,但我们不能指摘一个初入社会不久的女孩,在司机数次偏航并且不予回复情况下的警惕,也无法知悉她平日的生存境遇,为什么在月入颇丰的情况下这么“精明”地省下这笔搬运费。

说到这里,其实也再次把作为中间方的平台的“规则设置是否合理”拉到了水面上。现在回过头来看,货拉拉官方的两份声明也还算及时。

事发后,货拉拉发了两封公告:

第一份《关于长沙用户跳车事件的说明》里提到,货拉拉在2月8日获悉事件后成立了专项处理小组,第二天抵达长沙与家属取得联系,后多次与家属展开商谈沟通。

第二份《关于用户跳车事件的致歉和处理公告》表明曾与车女士家属进行三次沟通并取得谅解,并且附上了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全程录音、强化安全功能、预警系统等七项整改目标和责任人、时间限制,由CEO周胜馥带队推进。

特别是第二份,把具体的责任人和整改目标、时间节点都公开出来了。抛开事件本身来说,这是实质性、且有意义的动作。

当我们再次跳出事件本身,这是一则概率事件。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货拉拉”平台上,但也有可能发生在“A拉拉”、“B拉拉”这些平台上。

所以,悲剧之后,除了货拉拉要认错挨打之外,那些“A拉拉”、“B拉拉”是不是也应该“有则改之”?还是说当类似的事件又在“A拉拉”、“B拉拉”平台上发生之后,再把这个平台拉出来曝晒?

毫无疑问,我们一定是不希望类似的事件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发生,无论是货运,还是其他行业。所以也需要有人在事件之后,马后炮地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舆论之外的其他平台、其他行业也该警醒。

不拘泥于个案,在当类似的事件发生,关注点大多仅仅在衡量对错、痛骂过错方,而非更多地关注整个行业的实际整改动作。

舆论场的压力推动着整个事件朝着公正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的舆论风向里,已经集合了司机和乘客、平台和个体、算法与人、男女性别等诸多角色的对立。嘈杂的声音里,围观者们在泾渭分明地站队、与对立阵营进行博弈,但这从来只能激化矛盾、制造对立。

互联网的便捷性由一个个系统里的人构建出来,但又制造了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跃进里保证温度和尊严,是这个时代值得引发关注的宏观命题。

如果只记得互怼攻讦,只关注单个案件、单个平台,那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惨痛了。其实,最终,我们都希望互联网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

锌财经
读懂新经济
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 2020~2020 杭州弘行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 浙ICP备20015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