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新消费 前沿科技 汽车出行 视频
叮当快药获10亿元融资的背后:消费者体验、配送管理仍需加强
叮当快药,不“快”了。
黄宇

文/阿壳

今日,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企业叮当快药正式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泰康、海尔医疗、龙门投资携手招银国际招银电信基金、国药中金、软银中国等老股东共同投资,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此前,今年9月份,叮当快药还启动了在线专科医生战略,与线下送药形成一体化运营,开拓问诊场景。

对于本次获得的10亿元B轮+融资,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表示,将主要用户加快其"千城万店"战略项目推进,计划在年底内新增10个服务城市,预计2021年全面覆盖全国一二三线核心城市。

叮当快药获10亿元融资的背后:消费者体验、配送管理仍需加强
图源天眼查APP

然而,这位被资本看好的医药电商行业新星,在消费者们心中的表现却并没有那么完美。

消费者频频吐槽

成立于2015年的叮当快药,一直以来,通过自营线下药房、自建专业药品配送团队,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医药新零售模式。并且凭借着"28分钟送药到家"这一明显特点,在一众医药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

但随着今年疫情期间,订单量的增多,叮当快药的送药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28分钟。作为身体不适的病人,当然都希望可以快速缓解病痛,不少用户正是因为其"28分钟"的快,才会在众多医药新零售平台中选择叮当快药。

锌财经在知乎等平台了解到,有的网友在临时要外出需要备药,身边药店均关门的情况下,选择了叮当快药。然而,却一点儿也不快,两个半小时过去了,仍然显示在配药,且不能取消订单。

叮当快药获10亿元融资的背后:消费者体验、配送管理仍需加强
图源知乎

无独有偶,记者在天猫投诉平台上,也看到了多达上百条的投诉,其投诉内容大多也是对其配送时间长、联系不上客服、退款难、少发漏发药品等情况。看来,配送时间的问题,似乎是电商平台都会遇到的,叮当快药也不可避免。

配送链动力不足

"快药"不快了,与其背后的配送链脱不了干系。

据叮当快药的客服人员表示:用户在叮当快药下单后,后台会自动接单,系统会根据用户定位的地址来安排附近的自营药店或者合作药店来进行线下配药,并安排自营的骑手直接在药店取药进行配送。所有订单均采用自配送的方式。

这样的配送模式看起来没有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实则不然。

叮当快药获10亿元融资的背后:消费者体验、配送管理仍需加强
图源网络

有媒体调查了解到,叮当快药的送单采取的是循环跑单制,也就是说,一个配送员接单出去跑,另外一个配送员继续在站点等单。前一个配送员回来后再拿新的订单,如此循环往复。

然而, 叮当快药每个站点大概只有5-8个骑手,且结合叮当快药"3公里的范围为界限,重新布局线下网点"的新零售的规则,则将直接导致骑手不够,忙不过来,也就直接导致了叮当快药配送时间慢的结果。当订单需求量增多,线下药店分拣药品的不及时,也是导致送药慢的另一原因。

据悉,叮当快药的订单不止来源于其自身的APP,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进行下单,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只起导流的作用,最终订单仍由叮当快药自营骑手配送。

销售渠道的增加,对于企业来说本来是好事,但最终仍然由自营骑手配送的模式,也对叮当快药的配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无论是渠道增多所致的,还是原有基础就运力不足,亦或是药店分拣人员队伍的不完善,说到底都是叮当快药的配送链上的缺失,是其发展过快所导致的配送能力跟不上的表现。

线上问诊到底靠不靠谱?

除却药品的配送服务,在线医生也是叮当快药的另一经营业务。但说到线上问诊,医生的资质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

叮当快药获10亿元融资的背后:消费者体验、配送管理仍需加强
图源华为应用市场

相信大家都有过上百度描述病情结果收到的是五花八门的放大了N倍的诊断结果的经历。一个失眠,也能给你说成精神分裂症。那么,叮当快药推出的在线专科医生到底靠不靠谱呢?

2019年6月25日,人民网调查发现在"叮当快药"平台上购买处方药时,互联网医生只问了"是否为特殊人群",便为记者开具了一张可用来购药的电子处方,而且这张处方的审核药师和复核药师两栏均为空白。

此外,也有网友在贴吧等平台吐槽道:买的药每次都不管用,有的医生甚至连药的用法都不讲。开药时满口承诺不好用算他的,结果根本就不对症,给出的解释则是"每个人身体对药物敏感度不一样"。

尽管目前对于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政策有所松动,但是对于处方药的售出,仍然是要遵循严格的管理规定的,如果销售脱离了监管视野,则很可能会对公众的健康带来伤害。

看来,完成十亿融资的叮当快药并不能就此"喘口气",其在送药方面,仍然需要改进配送体制,去满足用户对"快"的需求;在线上问诊方面,也需靠谱起来。

 

锌财经
读懂新经济
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 2020~2020 杭州弘行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 浙ICP备20015883号